|
1.密碼泄露 : 客戶設置的卡密碼過于簡單,沒有真正起到保護的作用,容易被不法分子竊取或猜中,您的賬戶就有可能在網上被盜用。 例如:犯罪分子通過互聯網搜索到客戶的卡號和身份證號碼后,由于客戶的銀行卡密碼正好為 “111111” 或 “888888” ,或恰好是出生日期,身份證的前、后幾位,密碼設置過于簡單,容易被犯罪分子破解或猜中,憑此輕易進入客戶的賬戶,盜取賬戶資金。 |
|
2.網絡釣魚 : 不法分子通過假網站、假電子商務支付頁面等“網絡釣魚”形式,利用客戶安全意識薄弱,通過假的支付頁面竊取客戶網上銀行信息。 例如:不法分子首先建立一個假的電子商務網站,然后在淘寶網、騰訊網等支付平臺網站發布虛假的商品信息,該信息中的商品價格往往比市場同類商品便宜很多, 同時不法分子還會留下自己的QQ號或者MSN等即時通訊工具號碼以及假電子商務網站的網址。當客戶對該網站銷售的便宜商品動心,并通過該網站購物進行支付 時,就會鏈接到一個假的銀行支付頁面,客戶在假支付頁面輸入的卡號、密碼等信息就會被不法分子獲取。 |
|
3.木馬套密: 不法分子通過木馬程序等網絡技術手段竊取客戶的文件證書或盜取網上銀行賬號和密碼。 例如:犯罪分子會把木馬軟件捆綁在小游戲、實用軟件上,發布到網上供人下載,某些客戶將這個帶有木馬的軟件包下載安裝后,中了木馬病 毒,就成了黑客的 “ 獵物 ” 。在登錄網銀時,客戶通過計算機鍵盤輸入賬號和密碼,此時木馬程序已經獲取了鍵盤記錄,客戶的個人網上銀行的賬戶和密碼被盜取,并自動通過郵件發送到犯罪分子郵箱。 |
|
4.網上詐騙: 常見風險:不法分子通過冒充銀行郵箱或通過手機短信,冒充銀行的名義發送虛假信息引誘客戶登錄假網站盜取客戶的網上銀行信息。 例如:不法分子以垃圾郵件的形式大量發送欺詐性郵件,這些郵件多以中獎、對賬等內容,或是以銀行賬號被凍結、銀行系統升級等各種理由, 要求收件人點擊郵件上的鏈接地址,登錄一個酷似銀行網頁的界面,而客戶一旦在這個指定的登錄界面輸入了自己的卡(賬)號、密碼等,這些信息就會被竊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