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貿易項下如何降低交易的采購風險和付款風險?
在國內貿易融資中,經常存在買賣雙方對交易對手不信任的情況,比如買方擔心如果先付款對方不發貨,或對方提供的貨物或者服務不符合要求。對于賣方來說,存在先發貨或提供服務后買方不付款等痛點。
2.如何解決商務資金往來場景下的互不信任問題?
B2B交易過程中,交易雙方存在不信任問題,需要銀行作為第三方參與資金管控,以保障資金的安全支付。各方審批需要方便、全線上;資金支付頻繁,需要實現定向支付、額度控制等自動化高效審批。傳統的線下共管賬戶的監管方案存在難監管、效率低、不及時、不安全等問題,需要更為智能化、便捷化的線上監管產品。
3.在日常收款筆數多、付款方式多樣的情況下,如何避免繁瑣的匹配對賬問題?
企業日常收款筆數多、付款方式多樣,有的付款人通過網銀支付、有的通過網關支付、還有通過微信支付寶等三方支付公司支付,這導致客戶在面對眾多筆業務收款時難以高效地匹配資金流與訂單流,并且日終對賬工作非常繁瑣。
4.如何解決票據業務處理時間成本高、工作量大的問題?
常規的票據貼現流程較為繁瑣冗長,尤其是對于持有較多小散票的企業客戶,為了幾十萬的銀票貼現要準備資料、跑銀行,時間成本高且效率低;有些客戶的持票量很大,有很多“掛歷票”需要連續在工作日進行發托操作,工作量大。
5.如何根據國家政策監管要求,實現“互聯網+物流”平臺化創新模式下合規經營問題?
國家物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催生“網絡貨運”新業態,提出平臺化運營后信息流、訂單流、資金流、物流和稅票流五流合一等合規經營的監管要求,網絡貨運平臺客戶面臨以下痛點:上游貨主和下游司機等的便捷出入金、訂單與資金流匹配,各方交易資金財務分賬/對賬繁瑣、清分成本較高,交易到賬通知、費用分潤等。
6.如何在產業管理扁平化轉型背景下,提高對數目繁多的分銷商的日常管理效率與效果?
產業管理扁平化轉型,核心企業的管理半徑大大擴張,要實現數量繁多的末端分銷商進行有效的日常管理,管理難度大幅增加。特別是其中的賬務管理,個人經銷商打款方式靈活,多個打款人、多種付款方式都會在訂貨環節出現,對核心企業形成無頭賬,增加對賬時間與難度,影響業務的開展。